盛夏时分,行走在新窑镇的乡村小道上,干净整洁的环境、错落有致的村居、规模标准的牛舍、内涵丰富的景区……绘就出了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
“变化也太大了吧,土坯房变成了砖混房,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接进了厨房里,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我都快认不出回家的路了。”近日,周寨村多年来第一次返乡的刘红军,通过微信和朋友分享回家后的惊喜。他记忆里那个杂乱脏污、破败不堪的小村庄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社道路平坦宽畅,农舍庭院美如花园。
近年来,新窑镇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围绕整村推进、全域提升,进一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坚持规划先行强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紧密结合资源禀赋和村情实际,围绕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3类村庄,通过采取实地踏查、入户调研、村“两委”商议等方式,面对面问诉求、心贴心听民意,扎实推进“多规合一”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实现了有条件的发展类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突出产业培育激活力。深入推进产业赋能行动,持续巩固戚家川、青泥沟等6个养殖小区改造提升成果,突出抓好赤城移民社区1000头和宰相500头标准化养殖小区改扩建,全镇种植饲草2.5万亩以上,新增肉牛2100头以上。加快推进戚家川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新建钢架大棚700座、日光温室22座,维修钢架大棚480座,推广种植圣女果、草莓、辣椒等特优果蔬,实现黑河川区设施蔬菜适宜区全覆盖。全力抓好1500亩花椒基地和3200亩核桃园管护工作,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全面拓宽。
聚焦环境整治增底色。纵深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三慎三不三禁三无”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新窑矿区、五举片区环境整治和新窑、赤城街道车辆乱停乱放集中整治,拆除蓝色彩钢瓦房、废弃工棚等44间,清理河(沟)道23公里,施划停车位16处,清运各类垃圾680余吨。高标准实施S320宰相至五举段生态廊道建设,整修工程13公里,打造微地形18处,栽植各类苗木4600余株。
注重乡村治理育新风。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大力推行“5423”乡村治理模式,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双诺双评”等制度机制,广泛开展“十创十评”等评选活动,评选“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美户”等80余户。以“五为”“八点半大喇叭”和“小板凳”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开展理论宣讲、科技卫生、文化惠民等活动40余场(次),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信友爱、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新风尚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