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紧扣省委“四强”行动和市委“3659”发展思路,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理念,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全力备战“项目攻坚突破年”,充分发挥项目在扩投资、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进展情况
2023年,全县共谋划实施各类重点建设项目337项,估算总投资55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80亿元。其中:前期项目131项,总投资306.6亿元;续建项目40项,总投资130.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5.6亿元;新建项目166项,总投资118.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4.4亿元。
(一)一季度“开门红”项目开复工。一季度计划开(复)工项目127项(新建87项,续建40项),止目前,累计开(复)工113项,开(复)工率89%。其中:新建项目开工74项,开工率85%;续建项目复工39项,复工率97.5%。市列投资项目33项,开(复)工29项,开(复)工率87.88%;非市列投资项目94项,开(复)工84项,开(复)工率89.36%。1-2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97万元,同比增长75.4%;预计1-3月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7亿元,同比增长48.22%。
(二)集中开工重大项目进展情况。一季度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1项,总投资26.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7.8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9项,开工率82%,未开工项目2项,其中:利用电厂余热加工食品园区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选址、土地预审、可研报告编制、立项、备案、文物保护审查、能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抗震设防要求、场地平整、临时进场道路的修建等工作,项目用地已通过市政府审查,正在报省政府审批,正在推进初步设计、施工图评审及环评报告编制等工作;崇信电厂余热循环利用项目已完成可研编制,正在报中电建及甘肃能源公司审批。
(三)2021-2022年中省预算内投资及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进展情况。2022年下达中省预算内项目4项,总投资0.93亿元,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0.42亿元,目前已建成2项,在建2项;2021年下达中央预算内项目19项,总投资5.14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68亿元,目前已全部建成。本次督查项目4项,分别是崇信县独立工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总投资4600万元,2022年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1380万元,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927万元,完成机械削方4860立方米,清运垃圾5869立方米,植树8000余棵,锚杆688根,防护网10226平方米,修建3米高重力式挡墙117米;崇信县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540亿元,2021年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2300万元,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540万元,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室内外粉刷和室外配套工程任务,正在加快进行各项验收;崇信县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总投资1132万元,下达省预算内资金1000万元,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860万元,敷设污水管网550米,污水处理站正在浇筑基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洗扫车已发放到乡镇,垃圾箱、分类垃圾桶正在供货中;崇信县独立工矿区粮食安全能力提升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下达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000万元,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00万元,已拆除原有仓储建筑物,正在加快井桩浇筑及基台建设。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们在推进项目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项目进展相对滞后。受项目审批、资金、土地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推进缓慢,截止目前仍有2个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未开工。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减缓。我县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保持30%的高速增长,基数已达到较高水平,加之五举煤矿、S28灵华高速、G312散花沟等重大续建项目投资锐减,今年计划实施的新建项目数量和投资虽有增长,但弥补续建项目投资减少的压力较大,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不足。虽然谋划储备了2023年各类投资项目,但投资体量、领域均衡性、政策契合度、带动投资能力整体不高,有待进一步整合包装,谋划储备能力还有待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提振精神,铆足干劲,主动加压,深入推进“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抓细抓实项目调度管理、谋划储备、要素保障、资金争取、典型培育、产业链发展等工作,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蓄势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紧项目调度促投资。充分发挥项目建设“作战部”作用,严格落实“三个一”包抓责任制、“五张清单”和“4+2”管理机制,逐项目建立施工图和进度表,倒排工期、顺排工序、挂图作战,紧盯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到位率、按期竣工率加强调度,确保续建项目应复尽复,新建项目应开尽开,前期项目持续推进。严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分析研判、汇总上报关口,规范统计上报程序,提前对入库项目资料和投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做到固定资产投资应统尽统、应报尽报,全力保住投资增长目标。
二是抓细谋划储备蓄动能。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统筹部”作用,认真研究党的二十大及两会精神,深钻细研政府工作报告,精准把握国家经济政策变动趋向,紧密结合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券、黄河战略等投资导向,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链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认真谋划储备一批延链条、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化“重大项目典型化、典型培育清单化、清单落实责任化”总抓手,加强典型示范项目的谋划储备与培育打造,推动形成滚动接续的良好态势。
三是抓实要素保障优服务。全力当好项目服务的“店小二”,着力在项目管理服务精细化上下功夫、求突破,严格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加快健全土地、资金、人才、制度等要素政策保障机制,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审批、区域评估评审、模拟审批、容缺受理、代办服务、用地清单制等改革措施,深入落实项目工作“4+2”机制,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大力推行“全程代办、及时会办、联合办理、限时办结、跟踪督办”全程服务,实现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即来即办、秒批秒办”,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