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4月)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省委“四强”行动和市委“3659”发展思路,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理念,以《“三抓三促”行动实施方案》为统揽,精心制定《“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典型化、典型培育清单化、清单落实责任化”措施,充分发挥项目在扩投资、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优化机制,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工作管理机制的方案》《重大项目前期费管理办法(试行)》《重点项目“加速跑”工作机制》等文件措施,严格落实“三个一”包抓责任制、“五张清单”和“4+2”管理机制,编制完成新开工、续建、重点产业链发展项目等“十张清单”,逐项目建立“施工图”和进度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至目前发布项目建设月度“红黑榜”1期,发布简报信息6期。一季度计划开(复)工的127个项目(新建87项,续建40项)开(复)工项目121项,开(复)工率95.28%。其中:新建项目开工81项,开工率93.1%;续建项目复工40项,复工率100%。一季度集中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0项,已开(复)工18项,开(复)工率90%。预计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13.3%。
二是高频衔接,资金争取加速增效。紧盯国省投资导向,编制印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快讯2期。积极申报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6项,总投资18.84亿元,计划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6.91亿元,止目前,崇信县木林乡以工代赈示范工程、独立工矿区粮食安全能力提升、亚(准)定点医院监护床位建设、黄花乡2023年以工代赈项目已下达资金1603万元;申报2023年第一批专项债券的崇信县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汭河川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全民体育公园、智慧物业4个项目已通过省财政厅第三方评审,争取债券额度1.1亿元,申报第二批专项债券项目12项,总投资7.91亿元,计划申请债券资金6.19亿元。
三是精准发力,招商引资加速突破。立足我县产业发展和资源现状,准确把握扶持政策、市场规律,编印《崇信县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册》,储备招商引资项目127项。聚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目标企业,积极“走出去”,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赴江苏、陕西、河南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活动131次,邀请保定雨森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来崇考察109次。第五届甘肃·崇信发展大会,签约项目49项,总投资103.39亿元,其中投资项目31项,签约资金55.98亿元,框架协议项目18项,签约资金47.41亿元。积极筹备第29届兰洽会,已征集拟签约项目9项,签约额72.14亿元,其中,投资项目8项,签约资金47.14亿元,框架协议项目2项,签约资金25亿元。一季度全县共实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7项,至目前落实到位资金9.3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8.36%,同比增长314.16%,其中省外项目7项,到位资金9.3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9.25%,同比增长450.59%。
四是夯基补短,产业链条加速拓展。紧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总目标,以“链长制”工程为抓手,抓实抓细项目建设,2023年谋划实施的114个新续建项目至目前开复工74项,完成投资4.59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谋划实施的14个新续建项目开(复)工4项,完成投资1.5亿元。平凉五举300万吨/年矿井建设项目北办公楼、餐厅已建成投用;大柳煤矿专项工程正在进行储煤棚栈桥皮带搭接,消防站、配电室设备安装;分布式光伏整乡(镇)推进试点项目企事业单位屋顶确定电站建设地点10处,正在采购材料物资,户用光伏电站在建约52户正在组织施工安装。平凉红牛产业链谋划实施的18个项目开(复)工14项,完成投资5020万元,崇信县腾洁5000头肉牛生态养殖场项目建成工程项目部5间,材料库房3间,3座牛舍已完成钢结构预制件安装;崇信县黄寨镇红牛体验中心建成排酸、速冻等一体成品库1处;木林乡超吉牛牛肉食品加工项目已试运行生产肚包肉产品4100袋。生猪产业链谋划实施的3个新建项目开工2项,完成投资4600万元,崇信县新窑镇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项目正在开展场地平整、强夯和场内道路排水工程,通电工程正在加快推进;黄花乡马寨子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项目已正常开展检测工作。优质苹果产业链谋划实施的9个新建项目开工8项,完成投资5630万元,长新、野羊、木家坡三处825亩基地完成土壤改良、立架网格及水肥系统配套;严格落实春季果园管理措施,完成果园整形修剪3.9万亩,清园4.2万亩,布设简易发烟堆2.7万亩,灌水1.5万亩,安装防霜机2台,建成永久性熏烟窖22座;盘活利用果品保鲜库一座。设施蔬菜产业链谋划实施的8个新续建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4439万元,新建钢架大棚570座,维修钢架大棚182座,培育蔬菜种苗1425万株。绿色建材及制造产业链谋划实施的9个新续建项目开工4项,完成投资1580万元,崇信县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建设项目已完成制砖车间、破碎车间基础施工及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敷设,正在进行制砖车间、破碎车间钢结构主体施工。文旅康养产业链谋划实施的20个新续建项目开工14项,完成投资3165万元,崇信县体育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已建成试运行;崇信县龙泉寺4A级景区连接线项目已完成路床天然砂砾铺设碾压、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浇筑、桥梁墩柱浇筑,正在进行预应力箱梁预制。生态环保产业链谋划实施的33个新续建项目开复工20项,完成投资3491万元,枣林沟水库工程完成大坝左、右坝肩削坡,泄洪兼导流洞掘进、钢拱架支护及混凝土喷护50米。崖子水库工程土方开挖16万立方米,铺设提水管线2.8公里,目前正在进行水库大坝基础换填。
五是强化储备,发展势能加速集聚。坚持全县“一盘棋”思路,抓牢抓实项目扩投资、稳增长的“主引擎”,及时增补优质项目,高标准谋划2023年各类重点项目337项(续建40项、新建166项),估算总投资55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80亿元。谋划2023年重点产业链项目171项(新建90项,续建24项,前期57项),估算总投资286.15亿元。健全完善项目动态储备机制,建立近3年二级项目库,储备项目数量达到434项,概算总投资1014.9亿元,其中交通26项、能源49项、农业水利121项、生态环保41项、社会事业135项、城乡冷链仓储7项、市政和产业园区28项、新型基础设施4项、产业发展16项、保障性安居项目7项。
六是打通堵点,加速提升服务效能。着力在项目服务管理精细化上下功夫、求突破,先后制定《推进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实施细则》《“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审批、区域评估评审、容缺受理、用地清单制等措施,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大力推行“全程代办、及时会办、联合办理、限时办结、跟踪督办”全程服务,项目全流程审批总时限压缩到60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实现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们在扎实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与市上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减缓。我县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保持30%的高速增长,基数已达到较高水平,加之五举煤矿、S28灵华高速、G312散花沟等重大续建项目投资锐减,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部分项目进展相对滞后。受项目审批、资金、土地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推进缓慢,至今仍有2个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未开工建设。三是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不足。虽然谋划储备了2023年各类投资项目,但投资体量、领域均衡性、政策契合度、带动投资能力整体不高,有待进一步整合包装,谋划储备能力还有待增强。
下一步,我县将以本次督查为契机,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提振精神,铆足干劲,主动加压,深入推进“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抓细抓实项目调度管理、谋划储备、要素保障、资金争取、典型培育、产业链发展等工作,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蓄势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紧项目调度促投资。严格落实“三个一”包抓责任制、“五张清单”和“4+2”管理机制,逐项目建立施工图和进度表,倒排工期、顺排工序、挂图作战,紧盯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到位率、按期竣工率加强调度,确保续建项目应复尽复,新建项目应开尽开,前期项目持续推进。严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分析研判、汇总上报关口,规范统计上报程序,提前对入库项目资料和投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做到固定资产投资应统尽统、应报尽报,全力保住投资增长目标。
二是抓细谋划储备蓄动能。认真研究党的二十大及两会精神,深钻细研政府工作报告,精准把握国家经济政策变动趋向,紧密结合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券、黄河战略等投资导向,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链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认真谋划储备一批延链条、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化“重大项目典型化、典型培育清单化、清单落实责任化”总抓手,加强典型示范项目的谋划储备与培育打造,推动形成滚动接续的良好态势。
三是抓好资金争取提质效。充分用好2023年向上争取项目与向上争取事项两个清单,加快推进已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行业专项项目的用地、规划、稳评、能评、可研等前期手续办理,建立争取国家政策项目资金常态化衔接机制,在做好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主动与上级部门早对接、勤走动、多汇报,尽可能多地捕捉信息,跟踪进度,为向上争取资金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我县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省投资计划,力争今年争取项目个数与下达资金实现双增长。
四是抓实要素供应强保障。持续加强项目用地、用水、政策资金等保障供应,坚持“土地指标跟着项目走”,建立土地要素保障会商协调机制,深化“标准地”改革,完善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控制性指标体系,优化供应方式,全面实行“拿地即开工”。实施水资源瓶颈破解行动,加快水资源节水补助项目实施,保障项目供水。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作用,持续完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坚决打好项目要素保障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