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开展情况工作汇报

全县“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发改局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典型化、典型培育清单化、清单落实责任化”措施,全力抓谋划、抓争取、抓调度、抓建设、抓管理,推动项目工作“加速跑”。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调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3%;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7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43亿元,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8.1亿元,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完成0.32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1亿元,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4亿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265元,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042元,增长6.7%;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3亿元,剔除一次性收入(矿业权出让收益收入)3.05亿元,实际完成2.27亿元,同口径增长3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6亿元,剔除一次性收入(矿业权出让收益收入)0.92亿元,实际完成0.95亿元,同口径增长27.4%。

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3.36亿元,同比增1.64%。固定资产预计完成11.43亿元,增长58.6%;大口径收入预计完成4.23亿元,剔除一次性收入后(矿业权出让收益收入收入-1.22亿元),实际完成5.45亿元,同口径增长3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98亿元,剔除一次性收入后(矿业权出让收益收入净收入619万元),实际完成1.92亿元,同口径增长23.1%。

二是强化储备,发展势能加速集聚。坚持全县“一盘棋”思路,抓牢抓实项目扩投资、稳增长的“主引擎”,及时增补优质项目,高标准谋划2023年各类重点项目337项(续建40项、新建166项),估算总投资55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80亿元。谋划2023年重点产业链项目171项(新建90项,续建24项,前期57项),估算总投资286.15亿元。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典型化、典型培育清单化、清单落实责任化”措施,谋划培育安新煤田新窑矿区绿色综合开发、工业园区升格省级工业园区补短板暨园区招商引资等18个重大项目典型,包含9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92.9亿元。

优化机制,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工作管理机制的方案》《重大项目前期费管理办法(试行)》《重点项目“加速跑”工作机制》等文件措施,严格落实“三个一”包抓责任制、“五张清单”和“4+2”管理机制止目前,206个新建续建项目开178项,开工率86.4%49个市级投资项目开(复)工43项,开(复)工率87.76%;11个市列“三个一”包抓项目开(复)工10项,开复工率90.91%,已完成投资4.18亿元;省列重大项目五举煤矿300万吨/年矿井建设当年计划投资10亿元,截止4月底,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2%,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县1-5月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同比增长51%。

高频衔接,资金争取加速增效。紧盯国省投资导向,编制印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快讯2期。积极申报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6项,总投资18.52亿元,计划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6.83亿元,止目前,黄花乡以工代赈7个项目下达中省资金3538万元,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已列入国家创建县名单;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4个第一批债券项目已下达资金1.36亿元第二批专项债券通过审核9项,申请债券资金3.5亿元,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已纳入第三批专项债券储备库。

五是培优补弱,产业发展质效双升紧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总目标,以“链长制”工程为抓手抓实抓细产业链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扩量提质。2023年谋划实施八条重点产业链建设项目115项,至目前开复工101项,完成投资8.88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谋划实施的14个新续建项目开(复)工10项,完成投资3.87亿元。五举煤矿建设、利用电厂余热加工食品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县生产原煤252.3万吨,同比增长8.2%发电18.48亿度,同比下降2%一季度完成产值17.5亿元、增加值8.8亿元。平凉红牛产业链谋划实施的19个新续建项目开(复)工16项,完成投资1.13亿元,柏树镇富通双千头肉牛养殖基地(三期)和超吉牛牛肉食品加工项目建成投用,赤城移民社区养殖小区提升改造、腾洁5000头肉牛生态养殖场等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注册“超吉牛”、“陇香城寨”红牛特色品牌,牛出栏量和存栏量分别达到1.42万头、5.1万头,完成产值2.28亿元、增加值1.35亿元。生猪产业链谋划实施的3个新建项目开工2项,完成投资5155万元,崇信县新窑镇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项目正在开展场地平整、强夯和场内道路排水工程,通电工程正在加快推进;黄花乡马寨子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项目已正常开展检测工作。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分别达到2.14万头和3.14万头,一季度完成产值0.45亿元、增加值0.26亿元。优质苹果产业链谋划实施的9个新建项目开工8项,完成投资7912万元,长新、野羊、木家坡三处825亩基地完成土壤改良、立架网格及水肥系统配套;严格落实春季果园管理措施,完成果园整形修剪3.9万亩,清园4.2万亩,布设简易发烟堆2.7万亩,灌水1.5万亩,安装防霜机2台,建成永久性熏烟窖22座;实施果园综合管理4.5万亩,盘活利用闲置果蔬保鲜库2座,预计全年果产量达到4.2万吨以上。设施蔬菜产业链谋划实施的8个新续建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7611万元,新建(维修)日光温室244座、钢架大棚1229座,引进特新名优品种12个,推广应用基质栽培、膜下滴管等新技术5项,培育优质蔬菜种苗1628万株,种植蔬菜3.2万亩,同比增长3.2%,产量1.38万吨,增长6.1%。绿色建材及制造产业链谋划实施的6个新续建项目开工5项,完成投资6758万元,积极培育甘肃铎宸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资上企业和甘肃裕金诚规上企业,绿色煤炭物流园项目(二期)、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一季度完成产值2.2亿元,实现增加值0.68亿元。文旅康养产业链谋划实施的20个新续建项目开工19项,完成投资8858万元,A级景区创建、柏树镇全民健身中心、新窑村农旅融合示范村等项目加快建设,赵湾、黄寨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运营,成功举办首届泛户外嘉年华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58.7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29.1%和91.2%,一季度完成产值4.5亿元,实现增加值0.6亿元。生态环保产业链谋划实施的36个新建续建项目开复工33项,完成投资9600万元,汭河川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完成综合用房、净水车间等基础浇筑及回填;蓝石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完成破碎、生产车间等地基基础浇筑;枣林沟水库工程完成坝肩削坡、库区清淤及泄洪导流洞掘进160米,一季度实现产值1.58亿元,完成增加值0.8亿元。

打通堵点,服务效能加速提升。着力在项目服务管理精细化上下功夫、求突破,先后制定《推进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实施细则》《“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审批、区域评估评审、容缺受理、用地清单制等措施,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大力推行“全程代办、及时会办、联合办理、限时办结、跟踪督办”全程服务,项目全流程审批总时限压缩到5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实现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雨森公司年产36万吨高档生活用纸项目两报告一方案已评审通过,待省发改委会议审定后批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指标总体增长有限。县域经济总量小,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长动力不足,二产呈负增长,其他指标增幅不大,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培育缓慢,对指标监测措施针对性还不够强,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创新性思维不够,牵头抓总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二是项目谋划能力有欠缺。对国省投资导向与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得不深不透,项目培训、政策宣讲抓得不实,指导部门谋划储备的项目投资体量小、领域不均衡、政策契合度不紧密、投资带动能力弱,2023年新建续建项目206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仅31项,占比15%。相关部门对项目谋划储备工作不够重视,前期工作做得不实不细,紧迫感时效性不强,申报第一批专项债券10项,国家“一部一委”审核仅通过5项。

三是项目调度跟进不及时。深入项目一线督查调度时间少、频率低,对前期推进慢、超期未开工、进度有差欠、入库不及时等问题抓得不紧、督得不严,项目要素保障部门和责任单位沟通衔接不紧密,电厂余热循环利用设备改造等4个市列投资项目至今仍未开工,新窑镇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等13个已开工项目多次调度仍未提交入库资料,枣林沟水库等3个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没有达到预期进度,导致资金支出滞后。

四是项目推进成效不明显。项目攻坚突破年工作专班牵头抓总作用发挥不到位,主动加压不够,工作前瞻性、统筹性不强,虽然实行了项目开复工“日调度”“红黄蓝”预警、“红黑榜”晾晒、项目入库纳统全流程指导等一系列机制,仍有部分部门对通报预警一看了之,没有做到千方百计推进项目落实落细,导致项目建设工作抓得不牢,推进缓慢,“加速跑”成效不明显。

五是链式发展示范性不强。各重点产业链之间沟通协调不及时,在需求对接、经营协同、市场关联等方面融合互促不够,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没有形成合力;较有优势的农业产业链产品基本处于初级产品出售阶段,小户、散户不能抱团发展,经营管理粗放,收益率不高。农文旅、生态融合发展程度,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品牌效应不明显,附加值不高,产业价值没有实现最大化。

六是优势产业支撑力不足。煤炭资源型企业独大,且仍处于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的能力不足,其它工业、农业、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引领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链谋划的产业类延链补链项目少,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项目结构不优,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抓好调度管理保增长。督促指标有关部门围绕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位次目标任务,加强对县域宏观经济走势的研判,对存在的短板重要问题提前抓好统筹调度,努力补齐主要优势指标,保证对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支撑。尤其是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拉动作用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主要支撑指标精准监测与研判。督促地方煤矿满产达产,向上争取产能核增批复;指导崇信电厂争取上网电量、多发多送。对县内所有规上企业全覆盖调度,逐月精准分析研判每个企业产量、产值、利润、营业收入等主要指标态势,把准吃透相关政策,应统尽统、应报尽报,确保不缺项、不漏报。

二是抓好精准施策早入统。13个未提交入库资料项目,全程指导服务,及时调度入库;对全民体育公园等12个清单外项目,加强协调调度,督促项目单位加快进度,及时入库入统;对枣林沟水库等5个中省资金支出缓慢项目,督促项目单位增强施工力量,赶上工程进度,加快资金支付与投资报送,有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三是抓好调度管理快建设。4个未开工投资清单项目和28个非市列投资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及早打通开工堵点;对甘肃崇兴华盛120万吨/年矿井建设等前期推进缓慢项目,严格按照行事历时间节点,加快用地、环评等重点前期手续办理,确保项目按期开工;对黄寨风电一期5万千瓦等进度缓慢项目,加强进度监测调度,督促项目单位加班加点,全面赶上工程进度。

四是抓好资金争取添活力。提前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全力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高质量编制生态保护补偿项目,对工业集中区和古槐王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会同农业农村局做好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年内创建工作,通过明年省级评定和国家复审,确保补助资金4000万元下达,对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债券项目,做好跟踪汇报,确保审核通过力争今年争取项目个数与下达资金实现双增长

五是抓好延链补链增动能。坚持把企业培育与产业链建设、实体培育行动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链上企业包抓联系制度和培育发展计划,全面落实“一企一策”措施,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扩容、扶持培育提质、示范引领增效和驱动创新助力“四大赋能提升”行动,加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快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建立投入保障机制,统筹整合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重点产业链建设基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入产业链建设。

六是抓好发展要素强根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县一揽子政策措施,细化“一企一策”培育措施,在新产业主体打造、传统产业主体提升上因企施策、精准服务,加大链上企业培育力度,强化土地、资金、人才、能源等要素保障,培强扶壮链上龙头企业,提升组织化程度和辐射带动能力。以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工业园区为目标,在“管委会+公司”“标准地”出让等政策机制上再研究拓展,利用好中小企业孵化车间等专项债券项目,提升园区发展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五举煤业项目建设典型经验和工作亮点总结

下一篇: 发挥交通先行作用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项目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