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交通先行作用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项目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交通先行作用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项目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崇信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管养水平,加快构建“政府统筹、财政支持、部门配合、交通修路、林业栽树、乡镇美化、村社管养、服务乡村”的良好发展格局,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是夯实基础锻造交通发展“新引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立足县内无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拥有率较低的实际,紧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实施,S203马峪口至千阳公路、G312泾川至散花沟口段公路建成通车,崇信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坚持把协调好、服务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作为应尽职责和必尽职责,国道G312散花沟至花所段和省道S28灵华高速公路实施以来,积极与项目参建单位衔接对接,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及时帮办前期手续,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各类重点项目顺利有序推进。十四五期间谋划实施白水至千阳高速公路,以上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县路网骨架,有效满足沿途旅客运输、物资流通以及产业长远发展的交通需求,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聚焦振兴铺筑产业发展“快车道”。崇信县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向产业园区、生产基地延伸,着力发挥综合效益,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实现道路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全面推行“村组路+产业”模式,在村组道路的规划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群众出行和县内清洁能源、特色文旅、生态养殖、优质果菜“四大产业”发展,努力铺筑“进的来、出的去”的产业大道。实施“村组路+果产业”模式,建成的黄寨至茜洼组道路3.7公里,成为群众出行的“民心路”、连接村社的“联网路”和促进苹果外销的“果园路”。实施“村组路+养殖业”模式,近年建成的姚洼村村组道路,解决了全村3社142户503人出行问题,连通了平头沟-姚洼窑洞养牛示范带,通过改造窑洞297孔,养殖红牛650头,实现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硬化了东方希望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杨家沟养殖场等产业道路,更好促进养殖产业发展。创新“ 村组路+乡村振兴”模式,将村组路配套到原S304线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硬化马沟村村组道路3.3公里,其他沿线村组道路20公里,逐步引导11个村实现巷道硬化全覆盖。通过配套实施绿化美化、边沟治理、打造微地形、特色小品等工程,形成“绿廊纵横、处处有景”的交通景观长廊。

三是建养并重焕发乡村道路“新颜值”。牢固树立“建养并重”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管养机制,实施三级“路长制”,制定印发了《崇信县路域环境专项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所有道路管养和日常保洁按区域进行划分,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每天组织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上路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相关单位抓好整改,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养长效机制,实现了“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目标,有效改善了全县路容路貌。实施了柏树至九功道路建设工程,同步配套建设了边沟、护栏、交通标志等附属设施,解决了柏树镇柏树村锦屏镇冉李村沿线137476017名群众出行问题,得到了沿线群众的高度称赞。同时,锦屏镇在道路两侧实施了绿化美化工程,发动村社干部和群众开展了道路环境卫生大整治,路域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沿线村容村貌得到了巨大变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全县“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开展情况工作汇报

下一篇: 铆足干劲迈新程 攻坚突破再奋进